當前,全球礦業發展承壓,貿易保護主義和資源民族主義不斷升溫,地緣政治沖突時有發生,商業環境、礦業政策等不確定性加劇,礦業企業經營難度明顯上升。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礦業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礦產品市場持續動蕩。
但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礦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空間大的特征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同時,礦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沒有改變。
最近召開的“兩會”,為我國礦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大量的利好。
發展機遇與方向
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這些應該就是我國礦業發展的最大機遇,也應該是我國礦業今后發展的方向。
堅持可持續發展
傳統的采礦模式已嚴重制約了我國礦業的發展,完全依賴外部條件的改善也無法做大、做強、做優我們的企業,關鍵在于我們企業內部的改革與創新。
礦山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我們改革傳統采礦模式,推進礦山、礦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8部委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山)建設指南(試行)》,為我們提供了遵循規則和發展路線圖。
新基建七大板塊中的工業互聯網、5G建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是礦山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點。
智能礦山建設經驗
國內許多礦山已經開始規劃智能礦山建設,如普朗銅礦、三山島金礦等26家有色金屬礦山已申報智能礦山項目建設。
煤炭行業和力度更大,先后有山東、山西、河南、貴州、黑龍江、寧夏等省市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鼓勵煤礦智能化建設。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相信我國礦山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將行穩致遠,創造奇跡,瑞華科技自主研發的軟硬件產品將全面助力各大礦業集團的智能礦山建設,為我國從礦業大國向礦業強國的快速轉變做出貢獻。